1)第五百三十八章 格物风潮(2)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五百三十八章格物风潮今天早上,汴京城的晨雾很厚,伸手不见五指。

  苏颂在朝堂分配给他的两个元随的护卫下,骑着马,走在回家的路上。

  尽管一宿未睡,但他的精神却依然矍铄。

  甚至有些兴奋的过头了!

  “格物致知,竟还有这许多道理!”苏颂感慨着:“这却是吾过去所不知之事……”

  他回忆着昨夜与沈括的交流,心里面无数思绪纷飞。

  如今他已知道,这圣人格物致知,需要严格记录、仔细分辨、并分组实验。

  只有可重复验证的现象、道理,才能算是被格出来的‘道理’。

  才可以放之四海皆准!

  不然,这其中就可能存在着误差、错缪乃至于致命缺陷。

  轻则误人子弟,重则祸国殃民。

  苏颂听完,是深以为然。

  何止格物?

  为人处事,为官任政不也是如此吗?

  所以,苏颂与沈括,可谓相见恨晚!

  两个有着共同爱好、兴趣之人,现在连学术观点都已经开始接近。

  怎能不成为朋友?

  于是尽管,苏颂比沈括大了一轮——苏颂是真宗天禧二年生人,而沈括则是仁宗天圣九年生人。

  两人之前,也没什么来往:苏颂是旧党里的守序派,沈括则是新党的激进派,而且属于名声很差的那种。

  经过昨夜的交流后,两人都有些上头了。

  聊到最后,直接序起了年齿,还交换了名帖。

  苏颂甚至还打算亲自出面,等苏子瞻回京后,选个日子,摆上一桌,将苏子瞻和沈存中叫到一起,看看能不能消弭这两人的矛盾。

  尽管这事情有点难度。

  但总要试试,对吧?

  不知不觉,苏颂骑着马,就回到了他如今住的地方——位于兴国坊内的徐国公旧邸。

  此地,是整个汴京城最奢遮也最黄金的地方。

  元丰改制之前的尚书省,就在兴国坊中——乃太祖以后梁太祖朱温旧宅改造而成。

  元丰后,尚书省搬迁至皇城,先帝命宋用臣‘于大内西废殿前三班,以其地为尚书新省’。

  于是,原来的尚书省就被人们称为尚书旧省。

  尚书旧省,自也没有废弃,尚书旧省本就紧挨着皇城西楼的角楼,并通过一条防卫森严的回廊,与皇城内的旧政事堂相通。

  所以,先帝在大内西废三班院所建的尚书新省,与在宫外的尚书旧省,其实是紧挨着宫墙,并有着一条回廊相连的。

  很多庶务,依然是在尚书旧省处置。

  大量官吏,也都是在旧省上班。

  无数文牍、档案,也依旧存在旧省的库房之中。

  在兴国坊的东边,就是光化坊,此地是秘书省所在,秘书省与都亭驿隔汴河相望,西向御街,贯穿其中,现在汴京城人流量最多,同时也重要的金融中心——在京交子务,就在秘书省和河对面的都亭驿中间。

  同时,从兴国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