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三十七章 格物风潮(1)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五百三十七章格物风潮当吕公著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他的小儿子吕希纯带着人在门口,将他迎了进去。

  吕希纯今年还未满三十岁,却早早的改了京官,如今寄禄官已是从八品宣义郎。

  和长兄吕希哲相比,吕希纯看上去就显得有些消瘦,一双眼睛更加精明。

  吕希纯扶着老父亲,进了门,就低声问道:“大人,今日服侍官家,犒赏大军,可有什么见闻?”

  吕公著回忆了一下,在校场所见,便道:“李资深死的不冤!”

  吕希纯抬起头,不明白老父亲怎么忽然提起那个已经死在了英州的李定。

  “汝日后会知道,老夫今日所言的。”吕公著没有直接回答吕希纯的疑问。

  他是宰相,自然要管好嘴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君。

  “吕希哲呢?”吕公著环视了一下四周,没有看到吕希哲,就连吕好问也没有看到。

  “兄长应大司成之请,去了太学……”吕希纯答道。

  吕公著一听就皱起了眉头:“这逆子怎又去太学鬼混了?”

  所谓大司成,就是国子监祭酒的别称,这是唐代传下来的称呼。

  而如今的国子监祭酒,正是如今在汴京城自诩为荆国公衣钵传人的前给事中陆佃。

  在陆佃的主持下,现在的太学学风十分之活跃。

  太学生们,更是积极参与政治,主观能动性堪称历代之最!

  前些时日,因靖安坊的事情,太学里一度是沸沸扬扬。

  最后还是他吕公著和韩绛亲自出手,赌上了宰相的名誉才压了下去。

  吕希纯听着,缩了缩脖子,连忙替哥哥打圆场:“大人有所不知,兄长去太学,也是为了探讨学问。”

  “哼!”吕公著眉头一扬:“探讨王介甫的新学吗?”

  吕希纯只好低下头去,回答道:“回禀大人,还真不是。”

  “兄长与大司成等人,在太学之中,探讨的乃是格物致知之道……”

  “嗯?!”吕公著看向吕希纯:“汝怎么知道的?”

  “儿子回京后,曾随兄长去过两次,旁听过太学诸贤的高论。”

  太学现在流行研究格物致知,甚至俨然有成为显学的迹象。

  这很正常。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嘛。

  现在的官家,无论是在经筵上,还是平日私下,都若无若无的暗示甚至明示过自己对于‘格物致知’这一圣人大道的赞誉与推崇。

  天下乙方,自是闻风而动。

  尤其是太学上舍生和那些准备备考两年后的龙飞榜的士子们。

  一个个都钻进了故纸堆,开始翻找历代对‘格物致知’的见解和解释。

  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横渠、安定、濂溪等多个学派,居然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因为这些大儒,都曾针对格物致知有过探讨、解释。

  听到吕希纯的话,吕公著正色起来,问道: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