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5章 太监做不做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5章太监做不做

  偌大的一大殿,至少有十丈方圆。殿内灯火通明,忽的吹来一阵微风,烛焰随风摇曳,照的元恪的脸色忽明忽暗。

  正猜想皇帝又要出什么妖蛾子的时候,突然听他开了口:“你真不是天授之人?”

  又来?

  李承志心肝儿狂颤,急的往起里一站:“秉陛下,你看臣哪一块长的像天授的?”

  这句话回的很是无礼,但无意间扫到李承志脸都吓白了的模样,元恪不但未怪罪,反倒笑的起来。

  至少这份胆气就不像!

  元恪乐呵呵的往下一指:“慌什么,坐下说!”

  李承志边跪坐下来,边狐疑着:你让我说什么?

  怎又突然提起了“天授”这一茬,还有完没完了?

  心里转着念头,他又试探道:“今日那几曲,委实是臣灵光一现……”

  一听就知是李承志想岔了,元恪摆摆手,意思是他问的不是这个。

  皇帝还真就没怎么起疑。

  天下不是无多才之人,活着的也有,比如南梁陶弘景。被南朝人称为:天下的事他全知道,天上的他知道一半。

  甚至南帝萧衍都对他推崇备至,称其是五百年不出世的人才。

  但有何用?

  连李承志都能向朕献计,深知“炼铁精之术”这般的技艺只有呈于朝廷,才能有利于国,有利于民。

  而陶弘景呢,此技被他发现怕有十数年了吧,但南梁军竟依旧用的是软铁刀?

  所以元恪一点都不怕李承志懂的多,越多才越好。

  因为李承志不藏私……

  元恪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那十二万金。

  也是奇了,运进宫里的钱,竟一个铜子儿都未差?哪怕是卖了一斤冰,李承志的账目竟都做的清清楚楚?

  这行径真就跟凤毛麟角似的?

  不是皇帝不相信臣子,也不是他想的诛心,而是世风如此:莫说元悦、元雍,哪怕将刘芳,崔光这样的臣子派去操办此事,最后少个一两成也是绝无问题的。

  李承志倒好,生怕沾了一文钱的干系,朕就会砍了他的头似的,如避蛇蝎?

  要说李承志不爱钱?

  看他为了卖冰,费了多少心思?

  生怕朕眼红他的营生,怕被收为官有,竟蛊惑着朕把原本赐与百官的冰卖给了和尚?

  一想到数百朝臣得知这个消息后,表情会有多精彩,元恪就无比的期待。

  要说李承志胆小?

  扯淡!

  李承志在其中的心思昭然若揭:这是为了钱,连命都快不要了。

  更遑论他在泾州做的那些事:一州刺史、皇室内戚都敢擅杀,简直是狗胆包天!

  所以元恪才觉得惊奇:既然李承志有胆又爱财,为何就能做到一文不贪?

  思来想去,也只能归于秉性使然!

  元恪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奚康生、高猛,并泾州官场、士林、民间等对李承志的评价。

  心怀庶民,知百姓疾若,有赤子之心,德厚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