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明末晋商_大明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晋商,通常指的是明清五百年间的山西商人。到清代,全国排名前十六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据史料记载,仅把山西几个县城中的富商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一亿两白银,所以明末清初流行着一种说话,那就是:晋商富可敌国!

  晋商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明朝的“开中制”,所谓“开中制”就是明朝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食盐专卖权,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出榜招商,以食盐贩卖的专业执照“盐引”换取商人把各种军需物资代为输送到各地边防卫所,从而节约运输成本。

  山西本来就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也比较发达,再加上处于大明九边的中心位置,所以晋商在“开中制”中得益最大,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商帮。

  商人的天性就是逐利,晋商也不例外,在明末的时候他们表现的尤为突出,甚至可以说,明末的晋商对利益的追求已经超越了道德的底线。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竟然和后金通商,将粮食、铁矿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辽东,还出卖明朝边军的情报,以致后金逐渐发展壮大,最后取代明朝,夺得天下。

  所以,到了清初的时候,顺治皇帝为了奖励八大晋商,特地亲自召见了他们,还赐了朝服,并将他们编入“御用皇商”的行列!由此可见,他们对满清的贡献之大,也说明了他们在明朝时卖国卖的有多彻底!

  朱慈炅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对晋商的发家史自然是有所耳闻的,这么庞大的商业团体,自然不能让他们为敌国所用,所以朱慈炅在遇到财政危机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晋商。当然,他不是想去抄晋商的家,那是竭泽而渔,短期的利益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大明,只有利用他们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才能让大明起死回生。

  国家机器怎么赚钱,放在明朝的时候这个问题怕是没人能答对,但现代人就不一样了,几乎没人答不对,简单啊,印钱呗,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啊!据史料记载,明末的时候全国流通的白银不下十亿两,而我们的小皇帝朱慈炅的国库里却只有可怜的两千多万两。

  如果能印银票,那么印多少财富就能增加多少,这个增加并不是说全国整体财富增加了,而是皇室所占的财富比例增加了。其实整体的财富并没有增加,只是市场上多出了一种流通货币而已。

  整体财富没有增加,却多出了一种流通货币,那会怎么样呢?答案是通货膨胀,物价会上升,如果说大明的总财富是十亿两白银,那么印一千万两银票物价就会上涨百分之一,印一亿两银票物价就会上涨百分之十,印十亿两银票物价就会翻一倍。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印出的银票别人要认,而且要当钱用,如果别人不认,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