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9章 火炮、军校_643_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时,大明的火器火炮多由内府统领的兵仗局制造,~卫所只能造一些“降”字号手把铳口,而威力大一些的“胜”字号、“天威”号、“列”字号等大威力火铳俱由兵仗局制造,更不要说让他们造火炮了。/。//

  这种火器的严格控制,一直到了嘉靖三十六年时,朝廷才题准蓟镇置造快枪、铅弹和火药给主客官兵,随后又批准保定等地造车营,这样各边镇卫所造火器的风气才弥漫起来。

  蓟镇是北边重镇,其所造火器相比九边余镇,算是先进的了,其边镇卫所只是生产一些一般性的火器。当然,相比兵仗局,他们造的火器都算粗陋,也没有多少军匠有造大炮的技能。

  山西镇当然也是如此,一直到几年前,五寨堡才准造鸟铳,至于火炮等,想都不用想。而且现在大明的造炮人才多由内府的兵仗局与工部的军器局垄断,各镇就是想造炮,也没有这个工匠。

  黄来福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粮饷后,山西镇被许可造炮,黄来福振奋之余,也禀明万历皇帝,希望内府能拨给一些造炮的匠工,经过协调,兵仗局拨了几百个工匠给黄来福,此次黄来福从京师回五寨堡时,便一起带回。

  这些造炮的匠被带回五寨堡军工厂后,享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这让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人是摩拳擦掌,准备干出一些成绩,让总督大人好好看看。

  ……

  造炮工匠们热火朝天,造了一些样品,恭敬地请黄来福过目。

  不过黄来福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火炮的造价不菲,由于铁炮的材质很难过关,笨重易炸膛等以眼下造炮多用青铜与黄铜,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可是很高的。

  这一点黄来福倒是没说什么,毕就算到了历史上的十九世纪初使用青铜炮都是各国的趋势,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使用的百分之六十的火炮就是青铜炮,甲午战争时日军还是大量的使用青铜炮。

  一般来说铁地材料过关时。铁只能用来做一些小口径地火炮。

  要;大量地使用铁炮。只能以后炼出合格地钢材再说了。

  这首先成本问题。再次是制造问题。

  眼下不论大明与西方都是使用翻砂制模方法过这时可没多少标准化生产。火炮地级别只是粗略地按照其发射炮弹地重量划分。不过往往这套粗陋地标准也受重视。铸炮工匠经常随心所欲。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各人有各人地标准。

  而且这些造炮工匠中。他们地造炮工艺都是视为私人技艺决不外传地。更是给标准化生产造成困难。

  黄来福看着造出来地几门样品炮由皱了皱眉。这些炮中有两尊炮是造得完全一样地。质量也不知道怎么样。

  炮手试射时也是皱眉的内径不一样,给炮手的瞄准带来很多麻烦,炮弹不能沿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