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5章 想要抚赏?_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5章想要抚赏?

  经过激烈的争吵,又经过兵部尚书石星的协调,最后山西镇与太仆寺达成协议,马匹经营还是由太仆寺管理。不过山西镇负责互市的安全,这其中的马市分红,山西镇也必须占有一份,太仆寺同意了。

  事情解决后,万历帝便正式正诏同意山西镇开市之事。黄来福等人还在奏折上提出,希望山西镇的市所能不限定时间,可多几个地点,并许可民市。

  毕竟集中一地,且每年一次,一次一月的互市时间远远不能满足边镇汉蒙双方的需求。而且黄来福也保证,互市时边镇的安全决对没有问题,他保证那些蒙古人不敢生事,万历帝也很相信黄来福的能力,就答应了。

  万历二十二年九月二十日,山西镇正式开市,有官市,有民市。官市地点就设在边墙的水泉营堡及红门堡之内,民市地点不定。同时在老营堡、水泉营堡、红门堡三堡之地办理出入关贸易的关照(敕书)及执照等事宜,消息传出后,汉蒙双方的商贾蜂拥而来。

  十月,边塞的天气己经慢慢冷了下来,风呼啸着扫过原野,吹得光秃秃的枝条不时晃荡,又卷起一片尘土黄沙。十月份后,边塞的景色就开始萧条,不过此时在离水营堡不远的窑沟子民市中,却是一片的沸腾之色。

  山西镇终于开市所了,这是好事,不过山西镇与蒙古部落相接的边墙达数百里,又多山地,长途跋涉不易,区区两个官市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黄来福又在边墙的窑沟子,店棒子等地又开设了五个民市。

  窑沟子不大,原先只是一个小民堡,由于靠近边墙,也属于交通要道上,因此这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民市之一。与边镇许多民堡一样,窑沟子有着顺山势而垒筑的堡墙,进可攻,退可守。当然堡墙都是由夯土筑成,不能与军堡相比。堡内虽然街巷纵横,但不是很大,只有大小院落数十座。

  此时在堡门口一道木栏围起的黄土空场地中,诸多衣着光鲜的汉蒙商人穿梭,又有许多穿着破旧皮袍,戴着皮帽的蒙古男人,带着自己衣衫褴褛的女人孩子,赶着自己的牛羊货品,用结巴的汉语在与衣着略好的汉民讨价还价着,交易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各色语音不绝。

  在这里卖的东西很简单,交易的商品主要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来此交易的蒙古牧民以牛羊、皮张、马尾、毡裘、盐碱、柴草、木材等商品,向汉人商民换取粮米、布匹、锅釜、耕具、绒线及其它日用百货。

  交换的东西简单,成交量也不高,不过就算如此,汉蒙平民双方都比较满意。特别是那些贫穷的蒙古牧民,更是兴高采烈。

  以往山西镇不开市,就算平时一些双方偷开的民市也是偷偷摸摸,完全满足不了需求。往年的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