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6章 高科技抢人饭碗的问题_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高科技抢人饭碗的问题

  公元1591年5月16日。

  经过一番波折后,太平庄当地的矿山建设之事,终于开始了。

  太平庄一带煤田众多,刘家也在这里经营多年,不过说实在,他们所建各矿眼的规模,还是太小,而且多是一些露天小采场。这些小采场,全部合起来,煤的月产量只有几百吨。

  这样的规模产量,当然不能满足黄来福和各商贾们的需求,黄来福需要的是,那种月产量过万吨规模的大煤矿。虽说这种规模,放在后世,只是一些村镇小煤矿的规模,但放在此时的大明,也算是煤矿界大鄂了。依此时大明煤炭每吨三两多银子的价格,月产量过万吨,克除成本后,每月能有一万多两银子的净收入,也算是非常可观了。

  从16日开始,黄来福便吩咐矿工们对现有的各矿眼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完善技术,尽量往地层纵深处采掘煤炭,除此之外,还要多寻矿眼采场。

  大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煤炭的需要量急剧增加,所以当时的找煤采煤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当时不仅在地面找煤的丰富经验,就是在地层深处找煤的知识,也非常丰富,当时民众已懂得煤系地层的断层和煤尖灭现象,可以将地底深处的煤开采上来。后世中国探明的各煤田中,明后期差不多都已进行了大致的开采。

  黄来福此前来神池堡时,未雨绸缪,便高价从大明各地矿山,特别是大同等地寻来了二十多个有经验的煤田矿师,这些人在找煤采煤上,都有十几年的经验。

  16日起,他们便领着众多的五寨堡矿工们。沿着太平庄一带,四处寻找新煤田。此外还有原太平庄的几百矿工们,也全部被黄来福以月银一两的价格所聘请,全部加入到新煤矿地建设中来。聘请后,太平庄一带的人民,衣食无忧,情绪更是稳定下来。

  18日,来自大同的杨祥瑞师傅正凝神看着前面一块光秃秃的山坡。杨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壮年人,身上穿一件厚实的布衫,发髻纷乱,脸上常常是到处黑黑一片,手上,还有种洗不去的深黑,典型的一个老矿工形象。他虽只有四十多岁,但在各个煤山上。却己经有三十几年地工作经验,可以说是找煤经验非常丰富。

  他凝神了良久,对身旁的黄来福道:“大人,经小的察看,这山坡下。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煤眼,里面有煤石怕不少于百万担之多。”

  黄来福听了很兴奋,同时又非常感兴趣,他道:“何以见得?”

  杨师傅拱了拱手。道:“回大人,查探石煤,有视石,查苗,察表里各法。此山坡表土乌黑,又不生草木,此皆为山下有煤之兆。再视其山石,数石则行。显示其山下皆为优质之明煤,小的在此恭贺大人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