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九章 臭名远扬_我的黄金渔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香!特别香!”

  中年男人一边搅动着豆腐,一边笑道:“那味道,绝了!”

  “后来啊,朱元璋当了军队的统帅,一直打到安徽,节节胜利啊!朱元璋高兴之余,犒赏全军,一起吃臭豆腐,那场景!从这以后,臭豆腐的名字就慢慢流传下来。”

  “这样啊。”

  陈凡笑笑。

  其实关于臭豆腐的来源传说挺多的。

  流传更广的说法,是一位准备参加科考的文人,他就是王致和。

  康熙八年,安徽的王致和科考落第,没回家乡,就在北京住下来准备以后再考。但流落京城,身上的盘缠很快就花光了。

  王致和想起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做豆腐,于是便在京城租了间房子,做起了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卖不完的豆腐很快就发霉了,王致和又舍不得扔掉,他苦思对策,把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放进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

  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秋天飒爽,王致和又重新开张,继续做豆腐,猛然间,他想起了腌起来的那缸豆腐,赶紧打开盖子,一股臭气扑鼻而来,洁白的豆腐已经变成了青灰色。

  王致和心想这下完了,但他不死心,尝一块,嗯?味道居然还不错,再仔细品品,觉得臭味之余竟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味,送给邻居们尝尝,大家都称赞“味道好极了”!

  王致和本就精明,他干脆也不去考试了,也不卖鲜豆腐了,把做好的豆腐统统做成了臭豆腐售卖,竟然慢慢地做大做强。传言有一天慈溪太后食欲不佳,大发脾气,御厨便将一盘配着红白萝卜花的臭豆腐端给她尝。

  慈溪太后一吃:“美味,下饭!”一高兴,说这东西这么好吃,我给赐个名吧,于是御笔一挥,写下了两个字:“青方”。

  从此臭豆腐就“臭名远扬”,一臭万年了。

  “小伙子,我这个臭豆腐啊,其实更不一般!”

  “哦?怎么个不一般法?”

  闲着也是闲着,陈凡微微一笑,问道。

  从食品分类的角度看,臭豆腐属于豆腐乳一族,这些豆腐乳的制作方法因各地气候、风俗、人们的口味爱好不同而不同。大体上来说,豆腐乳的制作方法分微生物培养型与腌渍型两大类。

  腌渍型工艺的臭豆腐以长沙臭豆腐为代表。

  制作这种臭豆腐时,首先要用溶解的青矾水浸泡豆腐坯,青矾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起上色和产生臭豆腐特殊气味的作用。浸泡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就会把配置好的臭卤倒进去,用卤水再浸泡一段时间,当这些豆腐坯成形入味之后,就把豆腐坯捞出来,沥干,油炸,再刷上一层调味料就可以吃了。

  而微生物发酵型臭豆腐的制作工艺就麻烦多了,这种臭豆腐是从大豆开始准备的。首先人们对大豆进行筛选、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