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0章 410: 发展九龙,建设大本营计_重生港岛,我,米饭班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军服务团?

  高要冷笑,只听这个名字便知这个机构是什么货色了。

  西人向来最擅长自我标榜跟吹水,在后世的时候,英军服务团被吹成是太平洋战争胜利的关键…

  高要真是信了它的邪!

  不过这也提醒了高某人,反动派亡我之心不死啊。

  根据高要的了解,这个英军服务团在战时着实救了不少西人,而且跟华民各界协议会有很深的来往。

  华民各界协议会是日占时期奉小鬼子之命成立的机构,主要目的是协助小鬼子治理港岛,能够加入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当时港岛的华人和洋人领袖。

  只说其中五人,如罗旭龢、周寿臣、刘铁诚、李子方、陈廉伯,他们几乎可以代表当时的华人精英。

  在这其中,如那鲁麟、晏礼伯、傅瑞宪等港府高官亦有授意该华民各界协议会跟小鬼子合作。

  高要不得不做个预警,他几经思量,看来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得以九龙为主。

  他立马将大账房阿霞叫来问话:“我们现在储备用地如何?”

  阿霞不自觉推下金丝眼镜,戴的久了,她发现自己已经习惯戴这玩意…

  “荃湾计有150万尺,浅水湾300万尺,清水湾500万尺,利园山40万尺,东仓27万尺。”

  将近1000万尺,也就是不到100万平方。

  高要一听,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嘛。

  “我拟于红磡填海。”

  “红磡?”

  阿霞常看高要搜罗来的港九地图,于各个位置都了然于心,她脑子里稍一转念便问道:“可是要在那里搞码头?”

  红磡在维多利亚海域边,现在是不毛之地,从经济角度来看,阿霞以为高要是准备另外开辟一条码头。

  高要笑道:“那地方只是做渡轮码头就太浪费了。”

  “我准备后面的时候,在那边大开发。”

  红磡在后世的时候,最为人所知的就两个,一个是红磡海底隧道,一个是红馆。

  在当前,当然是黄埔船坞(大厂)啦。

  随着时代的发展,港岛跟九龙迟早需要链接起来。

  高要遍观两地,从当前来看,既不会影响当前的主要商贸,还靠近市区,

  确实也就是从铜锣湾到红磡这个地点最适合搞海底隧道。

  高要准备提前握住这条财富通道。

  后世的时候,人家能设过境站收费,他高某人就不能搞一条海底隧道收钱了?

  阿霞点头:“我联系下工务署。”

  其实西人填海是偶然。

  1841年,港岛开埠,港府兴建道路、码头时多余沙石,便将之随意倾倒入海港。

  谁晓得此举既扩了陆地面积,也减少了沙石搬运和存放的周章,省了不少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之后,来港的洋行需要土地。

  港府便将这新增加的地皮划分为40段,每段约100英尺幅度,进行首次土地拍卖。

  其第一次拍卖于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