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关于玉_玉暖生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惟辟玉食。——《书洪范》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玉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久远的过去就以美好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常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而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玉石被人为地赋于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人们把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能相比附,于是出现了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

  在《礼记聘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贵玉而贱珉?是不是因为玉希少而珉多的缘故

  孔子回答说:“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孔子的意思是说:不是因为珉多才被轻视,玉少才被重视。这是由于古来的君子都把玉比拟为道德,象征着德行的缘故。接下来孔子就对玉的十一种象征一一作了解说,认为玉质温柔滋润而有恩德,象征仁;坚固致密而有威严,象征智;锋利、有气节而不伤人,象征义;雕琢成器的玉佩整齐地佩挂在身上,象征礼;叩击玉的声音清扬且服于礼,象征乐;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其美质,同样,美玉也不会去遮藏斑点,象征忠;光彩四射而不隐蔽,象征信;气势如彩虹贯天,象征天;精神犹如高山大河,象征地;执圭璋行礼仪,象征德;天地下没有不贵重玉的,因为它象征着道德。《诗经》上就说:经常谈论君子,温和的象玉一样。所以,君子贵重玉。

  先秦时期的玉,寓意人的道德品行,表述一种精神境界。特别是这一时期的知识阶层,还将自己对理想道德最高境界的追求,比附于玉之精美坚洁;将高尚人格的砥励磨练,寓之于美玉的琢磨精雕。因此,玉又是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的标志。

  由于玉的美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是由内向外慢慢透射的蕴藏深厚、柔和含蓄、魅力无穷的美,因此,玉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理念,其外表温和柔软,本质却坚刚无限。

  到春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