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57章 伟大的马钧_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一次朝会上,吕布提出,要授给工部侍郎马钧兴平乡侯的爵位,引起朝中大臣的轩然大波。

  许多因经学见长的世家大臣纷纷议论道:“之前工部郑尚书为乡侯还说得过去,毕竟郑尚书是世家贵胄之后,而这个马侍郎是寒庶子弟,搞得又是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有何功德受领乡侯,要知道我们这些经学传家的世家大臣也只不过是亭侯、关内侯罢了。”

  而那些武将也在议论:“马侍郎从未打过战,光靠造东西就能升到乡侯?!主公不是说,政功是军功的一半吗?”

  吕布坐在龙椅下首的虎椅上,静静地听下面的群臣议论,等他们议论完毕,吕布才让能言善辩的王粲出来为马钧正名,因为马钧有些结巴,不善言谈,便由王粲为群臣讲解马钧这五年来的发明创造。

  王粲首先命人搬进来一架织绫机,指着织绫机高声说道:“诸位,你们能够穿上越来越物美价廉的丝绸,便是马乡侯之功。”

  随后王粲把马钧改良织绫机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中国丝织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商朝就已经运用平纹织法和丝织法织造几何图形图案的丝织品。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已达几十种之多,品质也有很大提高,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大量的提花纹纱和以经丝显花的彩色织锦。丝织技术的发展得力于织造工具的进步,商朝出现平纹织机。周朝出现了提花织机,在战国末期已经开始使用足踏织机。

  而织绫机就是织造“绫”的提花机。“绫”是一种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这是在大汉传统丝织品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比较高级的产品,东汉时期已经出现“50综?50蹑”或“60综?60蹑”的织绫机,但是这种织绫机仍嫌复杂、笨重,操作不便,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织工辛辛苦苦织一匹绫子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马钧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改进。设计出一种更为简单、方便实用的织绫机,减轻工匠的劳动,织出更多的绫。为此,马钧对织绫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对影响织机操作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他发现‘绫‘的花色、图案有许多是对称重复的,利用这一点可大大简化绫机的结构和操作。为此。他进行了反复试验,最后把原有的织绫机一律改为12蹑,一下子使织绫机的结构简化很多,操作也更加方便,劳动生产率提高好几倍,而且织出的绫的色彩、图案、质量也有所提高。

  王粲说到这里。自豪地补充道:“日前,倭国使者来访,天子赐给倭国大批精美丝绸,都是用马乡侯改良后的织绫机织成的。这种高效的织绫机已经传遍大汉各地,得到广泛应用。编织效率大大提高,所以你们身上的锦袍才会越来越便宜。这种利国利民的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