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2章 草原养鸡_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吕布想到后世风沙弥漫帝都的惨痛教训,想到大草原将近三分之一都被沙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他觉得,只是减少放养山羊是不够的,对保持水土、防止大草原沙化,还必须做出更关键的行动。

  吕布对那三十多万匈奴牧民提出了一个“草畜双承包制”,这是从后世蒙古自治区那里学到的措施,吕布又根据东汉末年的实际情况做了一番变动。

  这个制度具体说来,便是这河套地区所有草场都归中央军所有,然后均分给每个牧民一百亩的草场供他们放牧,若是这户牧民有八个人,便有八百亩的草场,这个草场一旦划定,就永远是这户牧民家的,这户牧民不能再逐水草迁移,这户牧民要每人每年向官府交一头牛或一匹马或五头羊,作为承包这片草场应缴的赋税,这户牧民不再逐水草而迁移,就要为抵御灾害天气开始学习圈养、学习种植牧草。

  吕布颁布下这样的制度,不但是为了保护水土防止草原沙漠化,更是为了控制牧民,若是任由他们自由迁移,只会白白便宜了漠北草原上的那些鲜卑人、丁零人。

  这项制度有一个强制性要求,就是每个牧民承包的草场上都必须要种上牧草,不能再靠天给草,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草被牲畜啃光,要牧民们学会种草,尤其是对那些退化的草地,更要用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农业措施来促进退化草地的恢复。

  草地退化成沙漠,主要动因是草少且严重失衡。只有通过强制牧民种草,提高人工草料生产能力,增强家畜生产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才能实现退牧还草。以休养生息,才能促进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半集约化经营转变。根据后世的经验,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补播羊草能使其生产力在二三年内达到与自然恢复的羊草草原一样,是实现快速恢复的有力措施。一亩人工草地,可使十亩天然草地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使一百亩沙化退化草地得以恢复重建。

  吕布还提出了一个促进草原水土保持且能让牧民增收的良策,也是吕布将来准备实施的一个大战略,“禽北上、畜南下”。“牧区养禽、农区养畜”。

  简单来说便是,在草原放养家禽,在内地圈养牲畜。

  吕布这个提议真是一个前无古人闻所未闻的提法,以至于吕布提出来以后,田畴等太仆寺官员都呆愣当场,根本不明白吕布讲的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们想不出草原上放养家禽有什么好处。

  吕布便耐心讲解道:“我给大家讲讲在草原上放养家禽有什么好处。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我要推行这个。

  其一,养殖家禽,可以充分利用草原资源。牧民普遍拥有大片草原,很多牧民拥有数百亩草地,

  请收藏:https://m.bq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